English Version

從大自然中得著力量

由馬草壟拍攝到的大自然與背後的城市發展成強烈對比。(攝於馬草壟)

從小開始培養孩子觀察和欣賞大自然之美 (攝於南生圍及汀角紅樹林)

工作有時,休息有時 (攝於米埔)

動物都愛扮靚吸引異性 (攝於大埔廣福道)

大雨後,即使是一朵小花也可以很美 (攝於教大校園)

教大的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以上圖片(花狹口蛙)更被iNaturalist 網站評選為Observation of the Day (28/5/2021),並上載至iNaturalist 網站與全世界生態愛好者分享。 (攝於香港教育大學Eco-Garden)

2019年6月,Urapteroides astheniata來到香港教育大學賽馬會學生宿舍,經香港的飛蛾專家鑑定,很有可能這是香港首次的發現Urapteroides astheniata。可悲的是,這種原本生長於熱帶的飛蛾,可能因為氣候變化的原因來到香港。(攝於香港教育大學賽馬會學生宿舍)

見證生命的開始:蝴蝶的幼蟲剛剛從卵破殼而出。 (攝於香港教育大學賽馬會學生宿舍)

黑面琵鷺,你們每年還會回來香港嗎?但願你們還認得出不斷在發展的香港……(攝於米埔)



李偉展 副教授
博文及社會科學學院助理院長(學術質素保證及提升)

在大學時,我選修了有關植物分類學的科目,為了增強同學辨認植物的能力,老師鼓勵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植物和它們不同的特徵,於是我坐巴士時會望望窗外的樹木,行公園又會留意一下花花草草,從此便愛上觀察植物。每當我觀察植物時,都會發覺大自然的創造其實十分奇妙,亦漸漸在我心底播下對大自然的好奇及嚮往。

本科畢業後,我繼續研讀博士學位,主要針對重金屬、植物和細菌(促生菌)三者間的關係研究。研究期間,我經常去到位於湖南、廣州、浙江等地的礦區,發現有一種叫做東南景天的植物竟然能在礦區生長。這種植物有一種很神奇的能力,能吸收泥土中包括鎘、鋅等重金屬,並把這些重金屬存放並累積在葉片中。因為受到採礦活動的污染,礦區內一般都難以有植物生存。但東南景天這種植物卻非常特別,泥土越受重金屬污染,它就生長得越好,好像是大自然親手設計的清道夫。不但令我感到驚訝,更讓我看到不同物種在創造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完成博士論文後,我繼續從事與植物有關的研究。2012年加入教大後,我專注研究土壤微生物學、植物生理學與根系結構、環境毒理學和土壤重金屬污染與修復等課題,這些研究範疇都與植物有關。環境保育與可持續發展是我最關注的議題,而我目前的其中一個研究重點就是水稻的重金屬污染與其食物安全。 因為工業發展及城市建設,國內不少稻田都受到污染。根據我們的研究,由礦區附近遠至一公里外的稻田泥土及大米樣本,都能測到重金屬污染物,對食物安全以及人類健康都造成深遠影響。我和國內大學的團隊正努力研究並找出一些能吸收較少重金屬而產量又高的稻米品種,只要米農種植這些品種就可以減少重金屬進入食物鏈。我們又嘗試在泥土中加入生物碳和有機添加劑來改善泥土質素,這亦有助提升農田的產量。


用四感來體驗自然

讀書和研究讓我和植物結緣,但真正愛上植物,以至愛上大自然還是疫情爆發之後的事。以前,我接觸植物是出於研究的需要,但疫情爆發後,我多了時間與家人到郊外去,並且不為甚麼只為放鬆一下而到郊外走走。在輕鬆的心情下親近大自然,觀賞動植物,讓我更能領略到大自然的美麗,有更多的得著。

我有一子一女,與子女郊遊時我會鼓勵他們多觀察野外的一草一木,又會教導他們用四感來接觸大自然。小朋友其實很受父母的影響,他們看見我聞一朶花,他們亦會去聞。兩位小朋友於是學懂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鼻去聞,用手去觸摸在郊野遇到的東西。

每次郊遊,我都會用相機拍下美景:可能是一隻微不足道的小昆蟲、也可能是一朶朶绽放的小花、也可能是一棵老樹、也可能是一片雲,我都會把相片上載到社交媒體,希望其他人亦能從中欣賞到大自然的「藝術品」。我還買了一架相機給我的兒子及女兒,讓他們捕捉、拍下喜歡的東西。為了讓我的子女有更多機會認識大自然,除了帶他們到郊野外,我還跟小朋友一起在家裡的露台培育蝴蝶,讓他們發現並觀察蝴蝶的奇妙生命旅程是由一棵小卵開始,經過幼蟲及結蛹階段,最後更會蛻變成美麗的蝴蝶。有時聽聽他們的分享,看看兒子拍下的照片,我發現小朋友對大自然的觸覺,有時比大人更敏銳呢!


置身於自然中的教大

除了家人,我都會與教大師生、舊宿生、朋友一起體驗大自然。城市人工作繁忙,生活節奏急促,使我們承受著很大的壓力,加上長時間生活在疫情的陰影下,人的情緒難免低沈。只要我們走進大自然的懷抱,被動植物簇擁,緊張的心情都會鬆弛下來。

香港雖然被稱為石屎森林,但我們其實有很多離市區不遠,風景美麗的郊區。香港地方雖細小,但在城市邊緣卻有孕育著很多動植物的郊野地帶。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的資料,在香港的郊野可以找到超過3,000種開花植物,2,000種飛蛾,還有110種蜻蜓及230種蝴蝶,簡直是一個生物多樣性非常豐富的動植物樂園。在這個天然課室裡,我們可以認識不同種類的動植物。

對教大的師生來說,自然更是近在咫尺。教大建築在群山間,校園翠綠,幽靜,在這裡工作和學習的教大人就如置身於自然中。2019年,我與一眾師生在參加「全球城市年度自然挑戰賽」時,曾在校園內作過超過1,270次觀測,共錄得380種物種,包括植物、昆蟲、雀鳥、菌類及兩棲類等。單是蝴蝶,教大校園就有109種,兩棲類動物都有10多種等,足證校園生態盎然,朝氣蓬勃。教大有一個與大自然這樣接近的環境,教大人真的要好好珍惜,在學習和工作之餘,多點留意校園內的花草樹木、鳥獸蟲魚,多些欣賞天然的美景。


植物有著頑強的生命力

除了幫助城市人減壓外,自然亦給我們很多啟發。因為研究和興趣,我一直觀察植物,更體會到植物有著抵抗逆境的能力。大家可能都有以下的經驗,就是行山經過一些被山火蹂躪的山頭時,在一片燒焦的土壤上發現一些植物正在萌芽。事實上,無論環境如何惡劣,總有一些植物有辦法生長起來。植物生命力頑強,一粒埋在地下的種子,可以忍耐,等候合適的時機到來才長出嫩芽。這些都令我感到驚奇,更令我想到人類其實很渺小。

除了在教大工作外,我和家人都住在校園的宿舍內,有時工作壓力大,都會因利乘便到附近的生態園夜遊,聽到蛙聲,聞到花香,我很快又會從大自然中重拾力量。與大自然結伴多年是我的福份,今日,我遇到小如路邊的小草,以至森林中的大樹,都會感到驚嘆。每次站在山頂上,山谷中,看到雲在飄,水在流,聽到蟲鳴蛙叫,聞到清新的空氣,我都被大自然的美麗、生命的神奇所鼓舞。希望有一天,你也能領略到效野田園之美,與我們分享你在大自然中的得著。